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方面肩负重要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国检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体检察人员要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化使命担当,依法履职尽责,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更大的检察贡献。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性,切实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检察工作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法治领域,提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贴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目标任务,鲜明提出与践行“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等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检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讲政治、顾大局”,毫不动摇地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各项检察工作全过程。始终坚持检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的本色,努力完成好党中央交给检察机关的任务,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工作的指示批示特别是对检察工作的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来。
一是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坚持把检察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定位和推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履职尽责,运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检察智慧开展好法律监督工作,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二是健全机制,加强司法解释工作。建立健全法律立改废释的跟踪、研究机制,下级检察机关的问题、需求报送机制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调研、反馈机制,理论研究成果的跟踪和转化机制,围绕法律实施和检察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难点,善于发现、总结、归纳司法实践中需要解释、规范的法律适用问题。运用好检答网这个“富矿”,及时、准确做好司法解释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工作。
三是强化案例指导工作。牢固树立案例意识,树立办理精品案件意识,注意总结梳理、敏锐发现指导性案例素材。进一步健全指导性案例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及时提炼为指导性案例,为检察官正确适用法律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
四是更新司法办案理念。不能单纯就案件谈案件、就事实谈事实,应综合考量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企业利益,综合考量国际影响、国内发展需要,把握好法律和政策,依法审慎作出处理决定。
五是服务民营经济。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实到位,着力服务和保障非公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家营造清新的法治环境。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切实保障人民权益
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将保障人民权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目的,将公平正义作为根本价值观,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部署的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保持改革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在巩固中深化,在深化中巩固;提高检察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能力、服务大局能力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司法公信力;聚焦法律监督主业,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以“求极致”的标准全面充分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在司法办案、法律监督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做人民群众欢迎、高兴、满意的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坚决反对机械办案的形式主义做法,把天理、国法、人情融入办案中,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优刑事检察。适应我国犯罪形势的深刻变化,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切实履行指控证明犯罪的主导责任。健全“捕诉一体”办案机制,规范延长审查起诉期限程序。落实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证明制度,对无社会危险性的敢于依法不捕,降低审前羁押率。坚持依法该用尽用、准确规范适用,充分发挥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推开与设区的市级、县级公安机关办案信息共享或者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派驻检察机制改革,加强对另案处理的跟踪监督,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
二是做强民事检察。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培育监督公权力与救济私权利相结合的民事检察思维。四级检察机关分工负责、各有侧重,处理好同级监督和提请上级监督的关系。精准开展民事裁判结果监督,注重对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纠偏、创新、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提出抗诉,发挥对类案的指导作用。强化对民事审判程序和审判人员违法监督。
三是做实行政检察。坚持精准化导向,加大行政生效裁判、再审检察建议力度,加强典型性、引领性案件的监督。针对原告、被告诉讼能力差距的实际,积极主动加强调查核实,在查清事实、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常态化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努力解决部分案件中的“程序空转”问题,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四是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坚持稳数量、调结构、提质效、拓领域,突出解决重点领域损害公益问题,坚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积极稳妥办理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安全、特殊群体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扶贫、质量安全等领域公益损害案件,办好地方人大立法、专项决定等支持探索的新领域案件。
五是完善检察官业绩考核机制。进一步落实“案-件比”这一核心考核指标,争取检察环节的绝大多数案件一次性办结。把“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实体性或者进展答复”落实落地生根,确保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通过上述举措,不但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案件质量的提升,而且让人民群众及时、全面地感受到检察机关的温情,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检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准确把握新时代和新实践发展新要求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坚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落实普法责任制,夯实法治社会基础,体现了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检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更大力度、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谋划和推进改革,推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积极推动法律的修订修改,全面运行“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办案新模式;法律授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后在全国迅速全面推开,并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办案范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推动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中的主导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更加完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检察改革,通过改革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检察工作、检察理论、检察制度中。准确把握新时代的重大形势发展变化,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继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深化检察机关组织体系科学化,健全检察权运行及监督制约机制,突出检察官在司法办案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
二是深化刑事检察相关制度改革。健全“捕诉一体”改革后刑事检察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研究建立企业犯罪不起诉制度,规范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积极应对检察官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权力扩大的现实,深化对检察官的监督机制。健全派驻检察和巡回检察职责分工、衔接配合机制。健全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内部协作机制,健全统一管理、分级报备的线索管理机制,制定立案侦查工作办法,健全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健全与监察机关工作衔接机制,明确互涉案件办理规范。
三是完善民事、行政检察相关制度。健全法定性和必要性相结合的民事检察监督标准,健全虚假诉讼防范、发现、追究和制裁机制等。研究制定行政检察工作指引,建立与行政审判集中管辖改革相适应的行政诉讼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着力破解基层行政检察作用发挥难问题。
四是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机制。探索建立公益志愿者线上线索举报与评估、专业建言等机制平台。健全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推进省级、设区的市级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公益诉讼重大案件标准、类案证据指引、调查取证和出庭工作规范。健全公益诉讼检察管辖与审判管辖衔接机制,按照公益损害结果发生地管辖优先原则,推进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案件指定管辖、移送管辖制度。探索建立公益诉讼专项鉴定基金,完善先鉴定后收费机制。积极推动制定公益诉讼损害赔偿金管理制度等。坚持完善司法责任制和“四大检察”,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体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四、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建成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检察队伍
“徒法不足以自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施,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治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需要人来执行,如果执法的人自己不守法,法律再好也没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专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一起抓,坚持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知识一起教育,明确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目标,以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各级检察机关始终强化政治建设,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检察事业总体布局中谋划和推进检察队伍建设,统筹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本领,提升履职能力。始终坚持一心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破解制约检察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坚持检察人员主体地位,促进检察人员全面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队伍活力,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深化“重自强”,在现有基础上把队伍建设提升到更高层次。适应新时代对检察人员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大检察队伍培养力度,努力做到比被监督者技高一筹。
一是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检察队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专业素质为抓手,统筹推进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建设,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检察队伍。特别是进一步加大民事、行政检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要带头成为检察业务专家,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应对各种风险。通过督察确保检察长、副检察长直接办理重大复杂敏感案件、新类型案件和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争取带动所有案件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纯洁司法工作人员队伍。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内部协作机制,各业务机构在诉讼监督中注意发现、移送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线索,加强线索分析研判,提升发现犯罪、突破案件的能力。健全统一管理、分级报备的线索管理机制,加强建设全国统一的线索管理系统。加强对了结线索核查监督,明确一律报省级检察院备案审查。制定立案侦查工作办法,坚持以设区的市级检察院立案侦查为原则、交基层检察院立案侦查为补充。及时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相关职务犯罪,为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工作人员队伍贡献检察力量。